锦州信息港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投资理财、国际资讯、综艺娱乐、生活百科、体育健康、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2-10-23 00:24:35
记者从多位地方财政人士处了解到,多地在8月底前开展了存量专项债限额内资金需求申报工作。
记者获得的南方某省通知称,为支持各地用好专项债结存限额,推动经济企稳向好,省属企业及下辖市县需在8月底前做好剩余新增专项债资金需求申报工作。
该省要求,申报项目必须是已发专项债支持过的在建项目,且是2022年第一批次和第二批次专项债项目中经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审核通过的项目。该省还要求,项目必须是债券资金发行后、10月底前能够使用完毕的项目。
中央政治局7月28日召开的会议指出,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后又进一步明确为,当前地方专项债余额尚未达到债务限额,要依法盘活债务限额空间,并用好已发行的地方专项债。
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18.2万亿,余额16.7万亿,二者存在1.5万亿的空间。
财政部部长助理欧文汉9月5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解读称,根据现行的政策规定,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实行限额管理,地方政府债务总限额由国务院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等因素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专项债务结存限额,就是专项债务余额小于限额的部分,主要是各地为控制债务风险水平,通过加强财政收支管理,安排财政资金偿还到期专项债券,减少专项债务余额,相应形成的限额空间。
8月24日的国常会指出,依法用好5000多亿元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10月底前发行完毕。盘活的专项债结存限额规模远低于1.5万亿,其原因可能在于:一方面,要为未来化解风险留有空间,比如用于建制县隐性债务化解试点或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二是近年专项债大规模发行后,地方政府债务率已大幅上升。
从前述省份的申报要求看,5000多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发行所对应的项目主要是2022年已申报的第一批、第二批项目。具体而言,去年9月份,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部署地方报送2022年的专项债券项目资金需求,今年1月份又布置地方补报了一批专项债储备项目,合计两批储备了7.1万个项目。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杨荫凯9月5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近期,我们已经组织地方报送并筛选形成了今年新的一批准备项目清单,这个清单已经反馈给地方,同时抄送了财政部、人民银行和审计署。加上今年前期准备项目清单中有一些尚未安排的项目,总体上能够满足5000多亿元限额存量的发行需求。对于个别项目储备不足的地方,我们也将及时组织补报一批项目。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求各个地方结合项目的轻重缓急程度和前期工作情况,抓紧从准备项目清单中选择项目安排发行债券。
记者了解到,新一批项目清单于6月底启动报送。21世纪经济报道此前独家报道,6月底国家发改委通知地方,要求地方申报2022年第三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其目的在于着力发挥专项债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作用,切实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按照监管要求,此批申报项目可在交通基础设施、能源、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既有九大领域的基础上,将新型基础设施、新能源项目纳入申报范围(详见: 21独家|监管要求地方申报2022年第三批专项债项目,新基建、新能源项目纳入申报范围)。多位地方财政人士认为,该批项目可能主要匹配2023年提前批额度,在2023年发行。
地方债存量限额已经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批,因而无需再次审批。但发行5000多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将会增加当年财政收支规模,相应需要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
“5000多亿元重点投向哪里?”欧文汉表示,“总的考虑是,通过发行新增专项债券,重点支持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城乡冷链等物流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以及新能源项目和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同时,我们将积极研究适当扩大专项债券资金投向领域和扩大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的范围,更好发挥专项债券拉动有效投资的作用。”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